鼎農村試驗教育基地
(六) 基地由來: 民國47年由原屋主彭伯先生親選磚頭建蓋此棟閩南式三合院。鼎農村原大家長相繼過世。由於子女定居於台北及高雄兩地。三合院閒置約2年後終在電錶拆除。103年竊賊趁機破門而入,值錢物品(門床板、家具)拆除及搬空原有家具。 這間遺忘,將面臨剷平命運的三合院。104年底三位青年傻傻踏進古厝開始活化,回想起這一路走毫無後盾,更別談有雄厚資金及豐富人力。凡事由青年們親身整理及維護,發現原來整理三合院根本三個人能成! 團隊雖擁有熱情,仍抵不過現實給予的壓下,團隊成員一一離開,106年中旬獨留村長,為了不讓伙伴的努力付出功虧一簣;村長不服輸的精神持續堅守。眼看夥伴們離開驚覺執行策略不當。在105年申請文化部青年村落計畫,106年更有業師-王茂成老師提供建議及想法。從業師的建議中,自我檢討及反思,逐漸修正整體計劃執行策略。 107年主題將聚焦於「鼎農村」,以鼎農村的修建維護為主軸。以及開始將維護及整修放大到每個參予者身上,開創一系列「親子小工匠」課程,引領親子們學習傳統技藝運用於修建古厝。讓鼎農村維修具有社會效益,讓鼎農村空間與參與者產生連結。讓參予者於活動結束後帶著期待下次蒞臨鼎農村時看到改變及變化。猶如參與者陪同鼎農村共同成長。 長達三年的紮根教育,終於107年6月正式成立「鼎農村試驗教育基地」。轉變以「教育」為主軸。鼎農村的「教育」理念有何特別之處呢?鼎農村不亞於流行,除強調體驗學習及動手作。更強調「辛勞」及「不受框架的思考」。 (七) 鼎農村試驗教育基地教育推廣核心: 以農村為媒介去推動「農村探索教育」,透過農村不同的元素設計課程,引領學童探索自我及增強態度(耐挫、負責、專注)。鼎農村試驗教育基地重在文化教育推廣,結合校園加強孩童們與在地連結,讓農村文化教育在校紮根,增強農村軟實力。創造農村生活新體驗換宿生活圈,讓各地青年以換宿服務農村社區,更助當地農民相關工作,以自身經歷,體會農村點線面。更結合國外戶外探索元素(如攀樹),讓農村以更多元樣貌呈現;開創多教育模式,讓孩子不在框架中成長,激發思考及想像空間。 (八) 推廣理念:強調辛勞及不受框架思維模式 1. 辛勞:回溯小時候孩童時光,遊戲時我們自行說明活動規則,搞清規則後大家就會各就各位。可見設計活動及帶領活動人人都會。若要深入看待玩遊戲為了消耗時光及歡樂。今天將目標及辛勞的成份置入於課程活動中,參與者必須經過一連串辛勞歷練完成目標,相對成就感將會提升。為鼎農村將辛勞元素置入課程重要因子。 2. 不受框架的思考:台灣的教育模式簡單說明,將一套既有思維框架及成人歷練灌輸於學童生活模式或工作模式中,學童漸失去探索及思考的能力,漸漸成為懂得接收指令行事。在鼎農村將把事件解構以及技術教學,以引導激發學童思考眼前的事物操作方式,強化未來的思考能力。
部落格全站分類:休閒旅遊
熱門文章
最新文章
月曆
文章精選
最新留言
文章搜尋
誰來我家
參觀人氣
- 本日人氣:
- 累積人氣:
QR Code
![qrcode](https://s.pimg.tw/qrcode/dhome/blog/category/3908248.png)